中国注册会计师
    主页 > 期刊导读 >

试论我国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注册会计师培养的

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6月,国务院六部委发布制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2014年9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连续颁布三个教育领域战略性文件,其内涵相关、意义非凡。如果用2010年3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几句话,来概括提炼前三个文件中反复强调的核心意义,那就是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1]

2015年6月17日,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在广西区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培训班上指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日益突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露,必须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加快转变思想观念,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促进高等教育在新常态下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要把发展重点从过去拼规模、拼数量,转向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拼质量、拼内涵,提高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实现由‘以量谋大’到‘以质图强’的战略转变。”[2]

关于我国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注册会计师培养的错位问题,正是在上述大背景下加以探讨的。笔者认为,这种错位不仅矮化了普通高等教育,还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提升与发展。因此,从会计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分析入手,以注册会计师的培养为例,分析错位对高等教育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优化的负面影响,在高等职业教育及注册会计师专业的高层次发展的基础上,论证培养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方向是高等职业教育提升发展的有力推手。

一、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错位问题

确认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专业上的错位,应该从会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去考察,这不仅涉及一般的会计教育,还涉及更高层次的会计教育。

(一)会计教育的职业性特征

从职业教育突出的特征来看,它是一种与产业、行业、企业密切关联的技能教育,一种个人不断发展的专业教育,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根据以上特征,笔者认为,会计教育是典型的职业教育。

1.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总是与产业和行业密切相关的。例如,美国会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美国注册会计帅协会(AICPA)定期的研究报告来体现的,这对美国的会计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

2.作为特定职业技能和理念的培养手段,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总是与会计专业机构资格证书考试紧密衔接。例如,英国许多大学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英国当地的特许会计师协会资格考试科目挂钩,并随着考试科目与内容的调整而调整。[3]

3.正在构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一直以就业稳定而著称。根据麦可斯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基本达到了96%。在中国,一直强调注册会计师的人才数量与市场需求的巨大缺口,由此可见,注册会计师的就业率之高。[4]因此,注册会计师专业是非常典型的职业教育。原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创始人、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石人瑾认为:“会计就是一门应用科学,不是纯理论研究,会计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5]

(二)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在注册会计师培养上的错位

职业性特征非常明显的注册会计师专业,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却是短板,甚至缺位的。相反,不少综合性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指向相当直接,即将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中国CPA注册会计师方向,以及美国、加拿大等世界发达国家的注册会计师方向。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据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介绍,自1994年起,财政部、教育部先后在清华大学等22所高校的会计学院或经管学院、商学院中,开设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方向的专业。已有9 534人先后走出校门,而且全部就业。其中,2 700人进入德勤等国际四大会计公司及国内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2 600人进入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保险、证券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工作。据统计,在这22所高校中,有中央财经大学等中央及地方财经院校9所;清华大学等中央及地方综合性大学10所;经贸、税务、交通各3所。[6]其中,综合性大学数量最多,然而,却没有1所高等职业院校。